第十三章:瓶中讯号-《维度裂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利用赵伟权为了让他“舒适”而提供的、可以访问内部服务器部分技术文档的权限,悄悄下载了那种老旧射频协议的详细说明。然后,他借口需要记录一些实验灵感,要求提供纸笔——这是赵伟权勉强同意的,因为纸笔被视为“低科技”,难以传递复杂信息。

    顾杉要做的,不是写日记。他要制作一个极其简单的、一次性的射频信标。

    他用铅笔芯(石墨导电)在纸张的特定区域,通过反复涂抹勾勒出极其精细的电路,构成一个简易的振荡器。再将一小块从废弃电子体温计里偷偷拆下的纽扣电池,用口水作为电解液激活,连接在“电路”上。最后,他将想要传递的信息——一个极其简短的、包含关键警告和求助的加密字符串,通过摩尔斯电码的模式,编码进这个简易信标的断续发射信号中。

    “陈远。思瑜非真。桥梁即入侵。阻止连接。顾。”

    完成信标后,他将它小心翼翼地藏在衣袖里。

    下一次医疗废物清运时,顾杉假装在走廊散步,“无意中”靠近了清运机器人的路线。在与机器人擦身而过的瞬间,他手腕一抖,那个卷成细管的纸制信标,精准地落入了机器人背后一个用于散热的、未被完全密封的格栅缝隙中。

    他的心跳如擂鼓。信标的电量最多只能维持几分钟的断续发射。它能否在被发现前,将信号穿透废物箱和机器人的金属外壳?陈远是否会在设施外围,并且恰好在这个频段进行监听?

    这希望渺茫得如同向大海投出一枚石子,期望它能砸中一条特定的鱼。

    但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。

    随后的两天,风平浪静。顾杉在希望和绝望中备受煎熬。

    “思瑜”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小动作,依旧扮演着温柔体贴的妻子。但顾杉注意到,她停留在设施内部结构图和能源管线图前的时间,明显增多了。

    直到第二天的深夜,顾杉房间的灯光,忽然以一种极其怪异的节奏,闪烁了三次。

    明 - 暗 - 明 - 长暗 - 明。

    那不是电压不稳的闪烁,而是一种清晰的、人为控制的信号!

    是陈远!他收到了信标!这是他预先和陈远约定过的,表示“信息收到,已知悉”的简易光信号!
    第(2/3)页